2011年-2013年,富貴鳥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13.79%、27.47%和37.13%。在上市前,富貴鳥的業績引人矚目。
富貴鳥,早已不富貴。在經歷破產、取消上市地位之后,富貴鳥又遭遇首次拍賣流拍。10月9日,阿里司法拍賣平臺顯示富貴鳥的應收預付類債權、長期股權投資等破產財產第一次拍賣流拍。
慘遭流拍,擬打八折再次拍賣
據阿里司法拍賣平臺顯示,泉州市破產管理人協會接受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的委托,于2019年10月8日10時至2019年10月9日10時期間(延時除外)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活動。
拍賣標的為富貴鳥的破產清算資產,包括應收預付類債權、存貨、長期股權投資、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,起拍價為2.837億元,加價幅度為50萬元。對于流拍后續進展,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,首次流拍后會打八折再次拍賣。
富貴鳥的隕落
從2013年赴港上市,到2016年8月宣布停牌,再到26日宣布取消上市地位,短短3年多時間,曾經的“中國真皮鞋王”走向了沒落。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,一度是國內第三大品牌商務休閑鞋產品制造商、第六大品牌鞋產品制造商。1998年至2012年期間,富貴鳥的皮鞋產品還多次榮獲“中國真皮鞋王”“中國馳名商標”等稱號。在上市之前,富貴鳥曾經歷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。2011
2011年-2013年,富貴鳥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13.79%、27.47%和37.13%。在上市前,富貴鳥的業績引人矚目。
2012年,富貴鳥還成為了全國第三大品牌商務休閑鞋產品制造商、第六大品牌鞋產品制造商。
但在上市后,富貴鳥的業績持續下滑。從2014年到2016年,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.5億元、3.9億元和1.6億元。
2015年的年報顯示,富貴鳥全國門店為2960家,較2013年年中減少了235家。
2016年9月1日,富貴鳥正式宣布停牌。
2017年年中后,富貴鳥不再向外界披露財報數據。
今年(2019年)7月31日,富貴鳥曾發公告稱,公司正在進行破產重整,并將根據破產重整的進度安排復牌計劃。
今年富貴鳥先在港交所退市,后又宣告破產,除了主業經營不善,或許與多次跨界也有很大關系。主業為鞋服的富貴鳥曾涉足過互聯網金融業務、電子商務,甚至還成立了保健品研發的全資子公司。
“鞋王”之路為何走“斜”了?
曾經風光無限的老牌鞋王,到底做錯了什么?富貴鳥做錯了什么?
萬喆:在資產泡沫中游泳 泡沫退了已身無一物
財經評論員萬喆:富貴鳥的經歷當中一個最大的錯誤,就是把資產泡沫當機會并投身其中,等泡沫退去就會發現已身無一物,它投P2P企業的時候,可能覺得收益比較高,實際上是非常盲目的。這個情況不只是富貴鳥有,鞋業、服裝、時尚類企業很多都有過類似經歷,連寶潔這種企業2008年也曾多領域大舉擴張。有過這種選擇的企業,后來都可能面臨極大困境。
劉戈:富貴鳥成在堅守本分 敗在不守本分
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:改革開放初期有很多企業做鞋,包括富貴鳥在內,有一些企業是最早有品牌意識、質量意識的,在很多企業還在粗制濫造走量的時候,他們就脫穎而出了,這就是堅守本分,因為把產品做好就是本分。但慢慢地,一些企業開始走上另一條路,比如說上市了,訴求就多了。我查了一下,富貴鳥的法人代表同時也是25家企業的法人代表,福建石獅法院有關金融合同違約的案子,富貴鳥股份和富貴鳥礦業,在五六十項合同糾紛里是共同的被執行人,這不能叫多元發展了,而是過多過濫。那些他們根本不了解,也不擅長的領域,一旦出現環境巨變,就會重創他們自身。行穩致遠企業如何不走“斜”路?萬喆:消費者的需求在升級 公司管理更需要升級
財經評論員萬喆: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很多鞋企都不景氣。但我們又看到一個非常潮的現象,就是炒鞋,一雙球鞋可能賣到幾萬塊錢,而且還在不斷交易。所以,市場是有需求的,但現在這個需求跟鞋企過去的理解和想象已經完全不一致了。消費者、市場的需求變了,企業就應該跟上。我們注意到很多家族企業在產業繼承的時候,創始人的理解往往代表了企業的理解,如果個人認知陳舊,企業認知也會出現問題。劉戈:企業創品牌難上加難 但還得迎難而上
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:電商的爆發式增長,對傳統消費品制造企業是一個重大挑戰。在服裝鞋帽這個領域,原來的品牌,要有很好的設計、廣告、櫥窗,能夠營造出來所謂高端品牌的氛圍,然后產生溢價。但這樣一條走了很多年的道路,現在看來是走不通了。
電商沖擊之下,對于很多處在奢侈品和便宜貨之間的中間企業,要么產品大賣考驗初心,還能不能堅持做“笨事情”;要么低價沖擊,徹底失去市場。這確實很難,但回過頭看,鞋還是剛需,皮鞋一年也還有40多億雙的產量,產業集中度也很低,那脫穎而出靠什么?還是得靠品牌。萬喆:市場已變 企業思維要跟上時代變局
財經評論員萬喆:富貴鳥這樣的企業,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后民營企業興盛的一個代表。從最初幾個兄弟一起干到越做越大;從最開始主業還不清楚的旅游品公司,到專注鞋業;從埋頭做產品到上市,不乏野蠻生長的意味。但上市是一個重大變化,意味著跟現代治理結構全面對接。另一方面,消費市場的改變是需要花心思研究的,不能想當然地覺得年輕人喜歡什么。
劉戈:企業衰落可能是本事不夠企業崩潰也許是因為“本事太大”
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:市場總是大浪淘沙,本事不夠,競爭不過別人就衰落了,也是常有的事。但很多企業崩潰,可能需要警惕的其實是本事太大。比如說上市,企業有錢了,它覺得終于有能力干一直想干的事了,但這種信心跟自己真正在從事的、一步步做出來的業務相比,既缺少事實基礎,也容易被想象美化,最后搞不好就是一條不歸路,很多制造業和實體企業都出過這樣的問題。
佰佰安全網:這幫子財經評論員啊,就是那些馬后炮,你成功的時候連個屁都不敢放,你樓塌了以后各種踩你。
責任編輯:武偉偉
關鍵詞